别名:赵树礼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06年9月24日(丙午年)
去世时间:1970年9月23日(庚戌年)
职业:小说家
简述:建国初期著名的小说家
出生地:山西省沁水县尉迟村
毕业院校:山西省立长治第四师范学院
代表作品:《小二黑结婚》、《灵泉洞》、《三里湾》《李有才板话》等
流派:山药蛋派
别名:赵树礼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06年9月24日(丙午年)
去世时间:1970年9月23日(庚戌年)
职业:小说家
简述:建国初期著名的小说家
出生地:山西省沁水县尉迟村
毕业院校:山西省立长治第四师范学院
代表作品:《小二黑结婚》、《灵泉洞》、《三里湾》《李有才板话》等
流派:山药蛋派
赵树理是山西省沁水县尉迟村人,赵树理在河南笔铺当过学徒,还走村串户卖过中草药。
1906年9月24日出生在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农村中长大的他不仅了解农民,也热爱和深通农民的艺术。青年时代曾外出流浪求学,曾就读于长治的山西第四师范学院,一度接触到新文学,受到极大影响。
1920年赵树理考入磕山完小,一次考一九二三年赵树理从磕山完小毕业,去小学教书,因为没有靠山,不久便被解雇了。赵树理的父亲对此耿耿于怀,又向地主借了债,让儿子去长治读书。
1925年夏,赵树理考入山西省立长治第四师范学校。
1929年春扩沁永县招考小学教师,他名列魁首,被分配在薪水比较高的西关模范小学教书,引起同行的忌妒。有人告密,说他是共产党。于是被国民党县党部逮捕,送到省陆军监狱,不久又把他过渡到反底,赵树理到太原,没有职业,卖文为生。史纪言、王中青主编的《山西党讯》文艺副刊经常登载他的稿件。
从1930年底开始,赵树理一边流浪一边开始写作,在抗战前的几年间发表了《金字》、《盘龙峪》等小说。
1932年亲一生务农,会编簸箕、治外科、看风水、还是八音会的重要成员。赵树理从小热爱劳动,还常跟他父亲到八音会里凑热闹,在那里他学会了吹拉弹唱。
1936年夏,史纪言、王中青回长治办乡村师范学校。他们邀请赵树理到“乡师”当国文教员。
1937年投身抗日工作,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山西从事各种文化事务,编报纸副刊,写出了许多反映农村社会生活、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小说。历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协会主席。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乡师”停办。赵树理回阳城参加了“牺盟会”。当了区长,公道团团长,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因为他出生于农村,对民间戏剧、秧歌小调及农民的口头语言颇熟悉,所以上级调他到《黄河臼报》太南版主编《山地》副刊,专门揭发阎锡山派到各地的爪牙的劣迹。
1939年十二月,阎锡山发动反革命政变,公开逮捕牺盟会员。上级把赵树理调到一二九师《人民报》编通俗副刊。不久又把他调到《新华日报》太行版主编专发小报《中国人报》。在这三次办小报的过程中,赵树理写了几十万字的鼓词、小小说、小杂文,可惜都没有保存下来。
1941年赵树理调到太行区党委宣传部工作。针对黎城县的离卦道暴动,他写过一个批判会道门的戏《万象楼》。还写过一个清算地主剥削的戏,叫《清债》。
1943年赵树理和王春一块调到北方局党校政策研究室工作。他在左权县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民兵队长岳冬至和智英祥搞恋爱,被混进村政权的坏人害死了。经过艺术概括,他写成了著名的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同年十一月,赵树理又写了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这部作品是配合减租苟成息斗争的,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农村阶级斗争的错综复杂的形势,对没有工作经验的干部是一个很好的教育。
1944年赵树理被调到华北新华书店专门从事文艺创作活动。这年夏天晋冀鲁豫边区召开群英会,赵树理采访了孟祥英、庞如林等人事迹,写了报告文学《孟祥英翻身》,鼓词《战斗和生产结合—一等英雄庞如林》。同年他还写了个短篇《地板》。
1945年冬,赵树理回家探亲。他在故居西小楼上创作了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这部小说揭露了旧社会地主集团对贫下中农种种剥削压迫,它是为了动员人民参加上党战役的。
1946年赵树理在阳城县见到好多归人员到处钻头觅缝找事干,恐我们有些新同志认不清楚,所以写了短篇《催粮差》。此后不久,作者又写了短篇《福贵》。
1947年,赵树理写了三幕话剧《两个世界》,揭露国民党庞炳勋部队在陵川的血腥统治。同年还写了短篇小说《刘二和与王继圣》、《小经理》。《刘二和与王继圣》原计划反映抗战爆发前后,地主与农民的对抗和斗争的,只写了抗战前的一部份,后因提纲失落,小报停刊,未再续。
1948年赵树理在河北平山县写了中篇小说《邪不压正》,叙述土改后期(平分土地),一个流氓乘机窃取权力后被整顿的故事。
1949年,赵树理随新大众报社进入北京。新大众报社被全国总工会接管后,赵树理就被调往文化部戏剧改进局曲艺处当处长。不久又调北京市文联,被选为文联副主席。他看到北京市的文艺阵地充斥着封建主义的东西,新老文艺工作者没有很好组织起来,于是积极筹备组织成立了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创办了通俗文艺刊物《说说唱唱》,对推动北京市的普及文艺运动作了有益的贡献。
1951年春,晋东南地区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他到武乡县监漳村协助建社,还到窑上构、枣烟两个农业社住了一个时期,对农业社成立后农民的思想状况以及劳动组织、经营管理情况作了全面考查。
1952年春,赵树理重返晋东南,到平顺县川底村郭玉恩农业社蹲点。从秋收、分配、扩社、并社一直到准备开渠他都参加了。对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出现的矛盾冲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变化有着深刻的了解。年底赵树理回到北京,拟订了长篇小说《三里湾》的创作计划。
1954年赵树理还写过一个短篇叫《求雨》,它说明土地改革虽然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但是没有清除农民的封建意识。
1955年秋,赵树理参加了高级社运动。来年春写成泽州秧歌《开渠》。反映了在高级社运动中怎样促进人们改天换地的积极性。
1957年赵树理在自己的家乡尉迟村参加了全民整风运动。他看到中农干部中有一种和事佬思想,对有落后思想的人进行庇护,对新生力量进行压制。这种现象虽不太普遍,却有一定代表性。为了教育这部分人,赵树理创作了短篇小说《锻炼锻炼》。
1958年,赵树理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故事为题材,创作了长篇评书《灵泉洞》(上集)。赵树理说,灵泉洞下集早想好了,等年龄大了、行动不方便时,再去完成它。可惜作者的宏愿没有来得及实现,就被“四人帮”夺走了生命。
1959年十月到一九五九年十月,赵树理任阳城县委书记处书记。他看到千部中说空话、说大话、说假话的现象比较严重,特意把下边看到的情况反映给中央某负责同志。五九年反右倾时,他成了全国作协重点批判对象。这年九月,赵树理写了短篇小说《老定额》,这部作品是反对不靠政治教育,而专靠过细的定额来刺激生产的。
1960年三月,写了《实干家潘永福》,不久又写了短篇小说《套不住的手》,积极提倡实干精神。
1962年一月,赵树理写了短篇小说《杨老太爷》,讽刺有资本主义思想的老人。同年五月,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赵树理应林默涵之约,写了短篇小说《张来兴》,是通过一个老饮事员之口写二十年的社会变化的。
1963年赵树理写了短篇小说《卖烟叶》,描写一个投机青年的卑污行为。作品一发表,就受到批判。实际上作者的主观意图还是好的,想通过扎火针的办法,教育犯错误青年迷途知返,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年夏天,赵树理到长治黄碾公社曲理大队参加四清运动。一九六四年春,又到陵川县黑山底大队采访董小苏的模范事迹,回到长治以后,写了剧本《十里店》。作者自以为重新体会到政治脉搏,接触到了重要主题。演出后,争议很大。
1965年春至1966年夏,赵树理在晋城县任县委副书记。工作中他发现学毛著学大寨都有形式主义的倾向,提出了要讲究实效,不图虚名的主张。
1966年春,全国人民都在学习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赵树理亲自到兰考县体验生活,回晋城后,着手创作《焦裕禄》剧本,只写了三场,就被打成“黑帮”揪出来了。
在文革中赵树理成为“周扬树立的黑标兵”,遭到长期的迫害、批斗1967年1月8日《光明日报》发表《赵树理是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标兵”》,被押著游街示众,曾被打断肋骨,又在批斗台上被推下,跌断髋骨。
1970年6月23日被“隔离审查”,9月17日继续接受批斗,9月22日病危,9月23日含冤逝世,终年6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