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间隔、联结、相背而行、谴责、懒惰、俗语、平衡、山洪暴发、脱鞋绾裤、理所当然、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点:
让学生解决搭石是什么,怎样搭石和为什么搭石几个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从平凡的事物中感受美。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三分钟说话训练:话题〈〈亮丽风景〉〉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谈话,并课件出示:(),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内蒙,有着数不胜数的优美风景,你认为什么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师生交流。
3、在作家刘章的家乡—河北承德,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教师板书课题:搭石)
4、学生质疑:看了这个课题,你联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刘章?
(预设归纳学生的话题: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为什么刘章认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出示课文的中心句,导入新课,并且看课题质疑,在“搭石”和“风景”之间划上联系的同时,也打上了问号,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随文解词,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明确目标:用自己喜欢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并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我们的语文课堂要书声朗朗,也要静思默想。让学生朗读课文,可以有效解决生字的读音问题,而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默读课文,则能让学生更好的思考。】
3、检查反馈:
(1)课件出示:谴责懒惰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
师:看得同学们读得入情入境的样子,一定是成竹在胸,看看这些词语,谁能读正确。(2)理解“脱鞋绾裤”。
师:还有一个词,虽然不是生字词,但是它比较难读,请大家看老师写这个词。(师板书:脱鞋绾裤,并把“绾”字突出)
指名读,查字典了解“绾”的意思,再创设情景理解“脱鞋绾裤”的意思。读着这个词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看到刘章所描述的情景:没有搭石时,人们出工、收工需要——(生:脱鞋绾裤),赶集、访友需要——(生:脱鞋绾裤),来来去去,需要——(生:脱鞋绾裤);有了搭石后,人们出工、收工不再需要——(生:脱鞋绾裤),赶集访友、来来去去,都不需要——(生:脱鞋绾裤)。
师:也许正因为如此,(手指课件,引读)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风景。(3)学法迁移,理解其它重点词语。
师: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词语,还有哪些词语让你似乎看到了一道家乡的风景。结合理解运用: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
把这些词带入中心句“(),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朗读。(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评价。
【设计意图:词语教学应该是有层次,有质量的,“脱鞋绾裤”的教学先从读准字音开始,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字意,做动作理解词义,再结合课文语境理解,然后把“脱鞋绾裤”带入课文中心句朗读,再把这种学习方式迁移到“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教学中,力图把词语教学高效、丰满、立体。】
三、初品“搭石”,小结本课,引发深思
1、思考: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阅读第一个自然段,划出相应的记号。
2、出示句子: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1)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2)自由朗读,质疑:你读懂了什么?(解决学生之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正是因为有了人们的“搭”,两岸普通的石头才能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搭石,它们构成一条“路”,架起了一座“桥”,联结了两岸的小村庄,也联结了乡亲们的生活。)
3、学生自读自悟
默读课文,把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对读几遍,并把体会和感受批注在旁边。
4、小组讨论交流。
四、小结本课,引出下节课要讨论的话题。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读通了课文,还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它有什么作用,那么,为什么作者刘章深情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那又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构建阅读背景。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我们反复咏叹了这句话—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指名朗读)。
2、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出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道风景?(2—4自然段)
3、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的风景?你是从哪句子读出来的,把这些句子画下来。
二、精读课文,体会意境,想象拓展。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灵活进行三个板块的学习。
1、指名朗读,质疑:读着读着,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相机板书:善良)
2、理解“踏”。
师:你现在就是这位大叔,您今年高寿啊?您这么急着赶路,一定有什么急事吧?我看到您刚才已经从搭石上过去了,怎么又回来了呢?我还发现您在这块搭石上踏了几个来回,您这是—
师(质疑):你们觉得这是怎样的踏?师(朗读指导):是啊!正是这个小心的踏,踏了几个来回的踏,踏了又踏的踏,踏出这位老人的善良,你还能把这种形象读出来吗?
3、体会淳朴乡风,丰满人物形象。
师(引述):看见上了年岁的老人还如此善良,你觉得中年人会怎样做呢?青年人呢?那,像我们这样大的孩子呢?(更换主语,引读句子,例:一身风霜的中年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真是—淳朴乡风,代代相传啊!
师: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写满善良的风景。
预设2:出示“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指名朗读。
2、理解“协调有序”。(板书:协调有序)
师(质疑):这几句话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师(引述):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现在让我们走到那一行人当中去吧。师: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我——(生抬起脚来),你呢——(生:紧跟上去);你——(生:抬起脚来),他—(生:紧跟上去);我们——(生:抬起脚来),你们——(生:紧跟上去)??这就是——(生:协调有序)
3、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师:这样协调有序的画面,真是让我们久久沉醉,请大家闭上眼睛(播放音乐,范读),你似乎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相机体会两个比喻:“像轻快的音乐”、“画一般的美感”)
4、美读佳句,背诵积累。
师: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布满和谐的风景。
预设3:出示“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指名朗读。
2、师(质疑):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谦让、尊老、理所当然)
3、此情此景,多么感人,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要表达自己的赞美,如果你当时正站在岸边,你准备用怎样美好的语言来赞美他们呢?
(生交流)。看样子,你还真不是刘章的老乡啊,他们是不会这样说的,从这段话中找出一个词来证明。
4、理解“理所当然”。
师(质疑):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生交流)这里的人把什么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
5、先扶后放,写话训练。(出示课件)
师:是的,家乡人把尊敬老人、互相谦让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他们不把许许多多美好的行为与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你能不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写几句话。
假如遇到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如果遇到__________,________总要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生写话,稍后交流。
师: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画满谦让、尊老的'风景。【设计意图:三个画面,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并且通过三次吟诵中心句,每次都有不同体会和感悟,层层深入,步步递进,一咏三叹,不露痕迹的理解文本人文内涵。】
三、总结全文,升华课文人文内涵。
1、师(小结):今天,我们走进了作者刘章的家乡,和他一起欣赏了搭石构成的美丽风景。同学们,现在你们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它是什么?
2、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普普通通的搭石就像善良淳朴的乡亲,就让我们饱含着赞美之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3、总结全文:同学们,一块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调优美;一块搭石,就是一段谐调的舞,姿态婀娜;一块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娓娓动听;一块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然而,这些美好的行为,在乡亲们的眼里,是那么的——(生:理所当然),而在我们眼里,却构成了最美的风景,这就是——(生齐:搭石)。四.课外延伸:
走搭石,这是乡亲们每天生活中极为平凡的小事,可在作者笔下,平凡之中却显现出不平凡的美。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罗丹说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在我们的身边那些平凡的事物是美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出课堂,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请大家现在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交流后指名说说自己发现的美。
五.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汉字
平hénɡ()
fú()下身子山hónɡ()bào()发lǎn()duò()
二、写出下面句子中词的反义词
1.如果别处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
()
2.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
三、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要是??就??
无论??只要??就
如果??就??
因为??所以??
1.()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会掉进水里。2.上了点年岁的人,()怎样急着赶路,()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3.()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会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四、理解句子的含义,在你认为准确的说法后打“√”。再读一读正确答案。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A.这句话赞扬了搭石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的品格。
()
B.这句话实际是赞扬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c.这句话含义深刻,不仅写了搭石任人踩踏、默默奉献的精神,而且赞扬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搭石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
【板书设计】
搭石=风景理所当然
课后反思: